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熊冠全球,有意思的是:这个金融危机的起源地——美国,股市倒是走了一波十年的大牛市,如今早就已经创出了新高。这样的对比,让看不懂中国经济的专家再一次看不懂中国的股市,在斥责了一通“中国股市如赌场,甚至于连赌场都不如”之后,表示“中国的政治土壤根本不适合发展股市”,看起来依了这些专家的观点,我们的股市逃不掉关门大吉的命运。
 
这说明:实际上从上到下我们对资本市场还是太陌生了一点。我们迫切需要认真理解我们“中国特色的股市”,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宏愿。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地位要在整个中华复兴伟业中才能理解。
 
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一直在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博弈中成长,一如中国的整个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从总体来讲,这是一个国家力量不断退缩,市场力量不断壮大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并非单调函数,我们也能在历史的某个时点或者某些行业,看到国进民退的现象。
 
为什么中国的经济会首先建立一个国有经济体系,而后又会出现从国有到民营的蜕变呢?
 
现有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已经非常充分,比较熟悉的研究者如林毅夫和吴晓波。一个是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一个落后国家如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从而被迫构建一个管制型经济体系来达到这个发展战略的目标。另外一个是财经媒体人,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过去一百年来中国的企业家究竟为了什么在奋斗,而最终的结果又为何是如此。
 
这两类人的工作,都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发展路径图:为了富国强兵,在国际上摆脱弱国受欺压的窘境,不止是政治人物为代表的国家力量,还有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市场力量,从一开始就把发展重工业,赶超列强,建立独立的先进生产体系作为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不惜采取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扭曲价格体系,最极端地尝试就是计划经济;终于,当我们建立起了一个代价高昂的工业生产体系之后,我们发现其运作效率低下,足以拖垮整个国民经济,苏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幸运的是,我们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也转身较早,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股票市场,就是为了配合这个市场化改革而设立的一个试验场。我们要理解中国股市的运行逻辑也不得不从这个大背景出发。所谓“中国的股市”,首先它是股市,股市的规律自然也就适用于它。很多人看到了中国股市运行结果不同于别国股市,就断言中国股市不是股市,其逻辑无异于“白马非马”。其次,它是“中国特色”的股市,所以在一般性的股市规律基础上还有中国特色。这或许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