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金融管制的是与非

有一次和老同学吃饭,其中一个现在供职在政府职能部门,还算是政策制定的参与人员。说到中国金融管制,我提到了我们的银行利率,都是政府说了算的,这就是金融管制,和有几家银行没关系。他一抬眼,说:美联储不也决定基础利率吗?全世界没有哪个政府不对金融实现管制的!从此以后,每次上课,我都会把这个老兄的这个言论拿出来批判一下,因为这个论点错误的太经典了!

金融管制管的是资金的价格,就像是物价管制管住了普通商品的价格一样。所以,如果你认为资金也是一种商品,那么金融管制和物价管制其实是一回事儿。既然是一回事儿,那么物价管制之后导致的资源错配,也同样会发生在资金市场上。什么样的价格才能够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经济学里把一个看得见的商品价格分为两个看不见的部分:相对价格和一般价格水平。相对价格是微观层面的,是真正能够调节资源配置的价格。比如猪肉的价格相对于鱼肉如果上涨,那么老百姓就会愿意多买一点儿鱼肉,而少吃一点儿猪肉,于是生产鱼的水产商就会扩大生产,而养猪场则会减少生产。这就是相对价格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如果是不论什么商品,价格都上涨相同的倍数,那么相对价格是不变的,但是一般价格水平上涨了。这种价格上涨并不能调节资源配置,而只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执行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的目标之一:稳定的物价水平。

同样,如果是资金市场上看,那么资金的相对价格是调节资金流动的重要信号,也是市场配置资金的基础,最好是不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来干预它。这种资金的相对价格,体现在利率会由于借贷人的信用等级,资金规模的大小,以及投资项目的前景等等而有所不同上,通过风险控制系统,对不同的借贷对象和项目,给予恰当的利率,这也是金融机构的任务,而不是央行的任务。而央行控制的基础利率是什么东西呢?它是和一般价格水平一样的一个概念。在金融市场上,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国债利率等等,往往被作为基础利率。所以说,一个非金融管制国家,其央行一般只对基础利率进行调节,而不会干预商业银行给储户或者借贷人的利率;而我们国家的金融管制,并不体现在央行对基础利率的调节上,而是体现在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上。

明白了什么是金融管制,下面可以来简单讨论一下,这样的金融管制对实际经济运行的影响。

资金的价格被人为的压低了之后,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不知道应该把资金给谁了。大家都知道,如果在一个自由市场上,那么商品是被出价最高的人拿走的。出价最高说明这个人最需要它,获得它之后的效用也最大。同样的道理,资金的利率如果不被管制,最需要它的人出价最高。但是一旦资金的利率被压低在了一个人为水平,那么需要资金的人远远多于能够提供的资金量,如何把有限的资金分配给无限的需求者呢?银行就只能选择最保险的。现在的中国,最保险的自然是政府。于是,政府的融资公司,国有公司,所有和政府有关系的厂商都是银行乐意贷款的对象,而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对于私人企业又是比较低的,高效率的民营企业往往就拿不到贷款,不得不去民间借贷市场拿高利贷。这种资本市场上的错配损害了中国的整体利益。

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和普通商品市场又有着重要的区别。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不对称。银行贷款给企业,一旦企业的经营顺利,银行能够获得还款,但是一旦出现经营上的问题,还不了了,那么银行就会颗粒无收。为此,银行在贷款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贷款的数量要求有一定的抵押物。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最需要资金的小企业刚刚开始创业,最具有创新力,但是却最缺乏抵押物,所以也就往往贷不到款;而大企业才会因为有足够的抵押物而能够容易的拿到贷款。所以,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发展的穷国来讲,如果居民的普遍收入水平很低,没有很多的资产来作抵押物,那么资本市场是很难支持这个国家的产业部门的增长的。这个就是所谓的“不完美金融市场”理论。如果这个时候的政府能够为一些企业做担保(或者索性就办一些国有企业),金融市场就会放心大胆的向这部分企业贷款,从而拉动了整体的经济增长。当然这样的增长是不平衡的,但是不平衡的增长毕竟也能起到起跑助推的作用。这也算是金融管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助推器的成本当然是很高的。这就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担保带来的低效率。所以,当我们的经济逐步脱离起跑助推阶段,老百姓越来越富有,那么金融市场自身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就会越来越大,这样,金融管制制度逐步退出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到了一定时候,就需要放弃金融管制制度。

这个理论的完整数学模型,见我的学术文章《The Codevelopment of Ecnomies and

Institutions》。还好我的这个文章写得早,不能算是套用后来领导人的一个话:“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只能算是他领会了我的这个意思。


欢迎选购:《经济学家有点烦》亚马逊,京东,当当,各大书店,均有出售。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