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奉化门票 统票门票价格为200元,有效时间为二日(包含景区交通费30元,及蒋氏故居景区、蒋母陵园景区和雪窦山景区)。 

我去奉化自然是冲着蒋介石先生。但是我坐在奉化的公共汽车上,和邻座的小女孩子聊天,才知道90后来奉化溪口是为了读书(溪口有一个宁波城市学院)!至于蒋介石,那是到了溪口才知道的。所以,我们在指责日本人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时候,应该好好低头想一想,我们自己改了多少历史!以至于让我们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是蒋介石领导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抵御外敌的战争!!

有时候历史功过是需要时间去评述的,游玩溪口,我坐在车上,总结了一个不太工整的对联,来概括心境:三隐潭深,方不可测;妙高台远,始见卓识。

 

 

 

蒋氏故居景区

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武岭门在1929年前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武岭门内,只见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园,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这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故乡。

穿过武岭门,就看见左手边有古树参天,拾级而上,就是文昌阁。文昌阁占尽地理之优,成为溪口镇上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它位居武山南端,剡溪之滨,南望溪南山色,俯视三里长街,八面临风,一派大好风光。文昌阁初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有“奎阁凌霄”之称,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


1924年重建,至次年建成面积5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可见权力是个好东西,蒋介石在外面发迹了,回到家乡居然也就能够霸占最好地方,据为己有。还把它取名为“乐亭”并作《武岭乐亭记》来描述其美景。19391212日,文昌阁被日机炸毁。现建筑为1987年在原址按原样复建。

文昌阁傍边有个小房子。建于1930年,由于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1937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著述,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反洗脑”。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叙为“涵斋”,略带调侃地把它比喻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

小洋房一楼里进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

这一段历史或许也是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蒋经国居然也是一个海归,而且是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留学回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蒋介石刚刚得势在广州当黄埔军校校长的时候,实际上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依靠了苏联的援助才能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生存下去的。蒋介石当时相当的左,成天喊着保卫苏维埃的口号。当时一方面是处于对苏联的崇拜,另外一方面也有点儿以儿子为人质的味道,他把蒋经国和一大批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的领袖子女送到了苏联,接受教育。但是后来,他来不及撤回儿子就于19274月和共产党决裂了。于是蒋经国就成了孤悬海外的真正的“北漂”。最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国共言归于好,才得以生还。


武岭学校,是蒋介石遵照他母亲的遗嘱在1929年创办的。武岭学校占地90余亩,环境一流,设施俱全,有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操场、餐厅等组成。武岭学校自创办以来,备受蒋家青睐,1932年起蒋介石自兼校长,宋美龄、蒋经国、蒋纬国都是校方董事。武岭学校礼堂,是学校的主要集会场所,据说重要活动,包括宋美龄49岁生日晚会等都在此举行。礼堂墙基上刻着蒋介石为该校题写的奠基石铭文。楼上是招待党国要人的高级寓所。楼下东北角有一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礼堂东面山边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刻在岩壁上的“武岭幽胜”四个大字也是蒋介石的亲笔所书。

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传统场所。祭祖、庆典、嫁娶、出丧等都在此举行。祠堂门口牌楼上的横匾“忠孝传家”四字是蒋介石的亲笔所书。宗祠分前后两进,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前进为新祠堂,由蒋介石在1930年出资建造。后进为老祠堂,清康熙五十五年重修,戏台与中门相连,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蒋介石曾在这里祭祀祖宗,宴请族人,翻阅宗谱,观看演出。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元配毛福梅丧事也在此举行。


丰镐房又名素居,是因蒋家世代信佛,吃素念经,故而得名。丰镐房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建筑格局为前厅后堂、两厢四廊,是传统的世家府第格局。

名字由来:从前,按照当地的习惯,每个家庭都有房名,蒋介石父亲的房名叫“周房”蒋介石在宗谱中属“周”字辈,蒋介石由此推及西周两代皇帝建都的丰邑、镐京作为自家的房号,希望自己的家族也能象西周一样兴旺发达,丰镐房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同时蒋介石依据房名,给经国、纬国两个儿子,分别取了建丰、建镐的乳名。

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有月洞门相通。中间小天井,两边有金银桂花各一株,是宋美龄亲手所种。东厢房留给宋美龄居住,但一直都空着。西厢房为毛福梅的住所。西厢房西侧有幢独立小楼,原系祖传的三间房屋,这里是蒋母王采玉旧居。为尊重祖宗,保留风水,丰镐房扩建时所有新宅屋基,高度不能超出这幢祖居的屋基。

进入前厅,抬头可见屋顶正中的堆塑,中间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两边是“双龙戏珠”。走廊两端壁上有两幅彩画,东首是“八仙过海”,西首是“姜太公钓鱼”。柱头两侧的“牛腿”上是木雕,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从东到西分别是“刘备招亲”、“夜战马超”、“关羽战长沙”和“回荆州”。东西厢房四个柱头上的木雕也取材于《三国演义》,即“送皇嫂”、“古城会”、“上马献金”、“斩颜良”。东厢房走廊上的木雕,内容是《精忠岳传》,有“汤阴大水”、“拜师周侗”、“操场比武”、“岳母刺字”。东厢房走廊上的雕刻是上八洞神仙的群像,有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还有“闻太师回朝”、“陈琳抱盒”、“岳飞收花枪”等彩画。


进入后堂报本堂,有三块挂匾楹联值得端详:一是“寓理帅气”的题字和跋文,是蒋介石在蒋经国40岁生日时专门题写的,意思是:只有以理服众,才能统帅万物。二是门口望柱上的楹联,也由蒋介石书写:“报本尊亲是谓至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意思是:报效祖宗、尊重双亲是做人最重要的道德,光耀前人,造福后代是对子孙们的希望。三是“报本堂”横匾,系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吴敬恒手书。

丰镐房里曾经演绎了许多蒋氏父子有趣的故事,如他们父子俩分别在丰镐房内举行过婚礼,蒋介石15岁时在此娶了毛福梅。蒋介石发迹后每次回乡,虽然不住丰镐房,但都要到丰镐房参拜祖宗。1948年除夕,蒋介石在报本堂举办了最后一次年夜饭。

19374月,蒋经国从苏联回国,离家13年,母子相会,有人故意让毛氏处于不太显眼的位置,结果蒋经国一眼就认出了母亲,母子抱头痛哭,在母亲操办下,蒋经国与俄国太太蒋方良在丰镐房补办婚礼。1939122日,侵华日机轰炸溪口,出逃的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被炸塌的后弄山墙压死。

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史蒋介卿经营。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以及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蒋介石出生后,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玉泰盐铺是蒋介石的出生地。据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

游走在这几个地方参观,给人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蒋介石是一个非常传统的重视家常伦理的人。这个和去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其实都是革命者,蒋介石却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伦理,所以他的题词不是忠孝就是报本,但是毛泽东呢?

在溪口老街找一家饭馆坐下来,泡一壶茶,推窗可见溪水青青,远处崇山叠嶂。真的是人杰地灵。蒋氏先人确实会挑地方。比溪口风景还要好的,是离镇十里的雪窦山。去那里可以坐206路公交车,15分钟一班,从镇东头的公交中心到镇西头的雪窦山大门,收费1元。然后换乘景区大巴,大巴沿公路从下而上停靠三站,分别为雪窦寺妙高台,三隐潭,和徐凫岩。不过比较好的游览线路是自上而下,先去徐凫岩,然后到三隐潭,最后到雪窦寺和妙高台。

 


雪窦山景区

雪窦山纵横数十公里,最高处海拔900多米,整个山的主峰叫乳峰,乳峰下面有一个石洞,洞内喷出来的泉水,如乳如雪,所以称雪窦或乳窦,雪窦山的名称就出此而来。

徐凫岩在雪窦寺西十多里处,岩顶海拔476米,岩口巨石外突.瀑布落差242米。从验票口进门,可以先去“会仙亭”,在这里可以总览徐凫岩的美景。瀑布口就在旁边,石壁上还有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手书“徐凫溅雪”四字,概括了徐凫岩景点的神韵风采。徐凫岩瀑布特点在于巨岩犹如一只猴子对天鞠躬,当地人称为“猴鞠岩”。以猴鞠岩为中心,向两侧绝壁延伸几百米,其形状如刀削斧凿,悬崖上方青松葱茏,杂树丛生。徐凫岩的水源来自“踌躇谷”,汇聚于“直岙村”,水流穿桥洞。过沙溪谷,飞腾而来,直泻悬崖。

会仙亭旁边有个小石洞。相传蒋介石在反对袁世凯称帝运动中,遭受通缉。他带着姚冶诚从上海逃回奉化老家,将姚冶诚安顿在肖镇舅舅孙琴风家,孤身一人回溪口。连忙又逃往雪窦寺。跑到雪窦寺,天还没亮,在雪窦寺门上敲了几下,不见有人开门,便往徐凫岩方向逃走,到徐凫岩后,躲在石洞里到天亮。然后,潜往“四窗岩”。

看过会仙亭边的瀑布口,然后一路向下经过新修建的依附在悬崖边的一段楼梯(共九层楼高),可以直达谷底,这时候才能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美景。不过下去上来大约需要一小时。谷底有潭,深不见底,水清如碧。现在徐岛岩风景渐渐被人们所熟知,电影《难忘的战斗》、《曙光》及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等不少外景都在徐凫岩选景拍摄。

 

游罢徐凫岩坐车到三隐潭景区,一路下山,风景很美,绝对值得一游,完全不累!步行1500米可到三隐潭的下隐潭,然后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回头上山原路返回,大约半小时,相当于杭州的北高峰吧!如果没有体力上山就继续往下走1500米坐小火车。(小火车和索道联票50元,不包括在门票费用内)小火车车程7分钟,出站后,需上行一段山路换乘索道(累,还好只有一小段,大概15分钟)索道很快,5分钟就到了妙高台,随便看看20分钟足矣,然后又是下行到出口。出口就是雪窦寺这里,这个时候可以逛雪窦寺景点。

三隐潭是雪窦山中三折瀑布组成的景观。因为隐匿山谷,又有三处潭潭,所以叫三隐潭。隐潭之水,源自东岙村,形成三级瀑布,全长约1600余米。从上到下分别叫作: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

上隐潭以幽险见长。从崖顶下通潭底,有石阶216级,形状象一座天梯。潭底架有一座石桥。瀑布循崖倾泻,高约40米,流水呈线条形,发出哗哗响声。置身潭边桥上,雾气弥漫,水沫溅衣,凉气逼人。上隐潭瀑潭边,有一座龙王庙,占地约160平方米。庙里供奉着三尊龙王,中间的是青龙,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左边是紫龙,保佑考取功名;右边的是黄龙,赐您财源广进。

从上隐潭下行约500米,就是中隐潭。只见涧中巨石横卧,瀑布从巨岩中俯冲而下,东折西回,有急有缓,水沫随风飞溅,若雾若雨,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别具溪谷野趣,因此以清秀取胜。

自中隐潭沿山径小路下行500米便可到达下隐潭,其风光集峰、洞、潭、涧于一体,分外秀丽。这里的瀑布有两支,人称“鸳鸯瀑”。下隐潭的一块石巨石广约10平方米,旁用石笋一座,高20余米,人称“石笋峰”。峰在潭上,潭在峰底,半遮半现。整个下隐潭犹如一座水上广厦,瀑布横倾潭外,仰视如彩霞横空,绚丽多彩。

 

雪窦寺因雪窦山而得名,它位于雪窦山中心,四面环山,两流合汇,九个山峰犹如“九龙抢珠”,环境胜绝。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历史悠久,晋时开山时叫“瀑布院”,已有1700年历史。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南宋宁宗时,评定天下寺院等级,雪窦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宋理宗赵昀御书“应梦名山”,遂有“应梦道场”的盛誉。雪窦寺历经五毁五建,“文革”期间遭拆毁,仅存东厢房。

现在的建筑是19864月重新修复的。修复的非常奇怪,原来的雪窦寺正山门,到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这一直线格局被偏安在了左侧,中心修了一个弥勒大佛景区。所以游人从正门入,一般只去看那个巍峨雄壮的弥勒金佛,并不到左边的老殿观看,这样的修造格局实在是让人迷惑不解。

1927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来雪窦寺拜佛求答签,当他抽到“飞龙升天,腾骧在望”的上上签后,十分高兴,马上在雪窦寺住了11天。期间方丈朗清邀他题写山门匾额,蒋介石欣然题写了“四明第一山”五个大字。现在大家由停车场走过来,首先可见左边的小山门,门上就是由蒋介石亲笔所书的“四明第一山”。进入大山门,建议大家立即左拐,回到小山门背后,内有两株大树,名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公孙树。这两株银杏有雌雄之分,左边为雌,右边为雄。更珍贵的是它们系汉代所栽,人称“汉代白果”。郭沫若游雪窦寺时曾说:“汉代大树,诚不虚也!”

雄树旁有一石碑,上书“弥勒应迹圣地”。是指弥勒佛与雪窦寺的渊源深厚。相传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在奉化县江水中现身,被长汀村人收养,后到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讲经弘法,因而岳林寺、雪窦寺被人们同称为“弥勒应迹圣地”,公认为弥勒道场。所以,在雪窦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特建有一座“弥勒殿”。

进入天王殿内,迎面的一尊佛像,就是印度籍的正身弥勒,名叫弥苗,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先于释迦牟尼圆寂,上升到兜率宫,经过4千岁(相当于人间56.7亿岁)后又回到了人间,成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这里塑造的是带冠弥勒,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极高,佛教的“竖三世佛”中,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如来佛,未来佛就是弥勒佛。

天王殿内后是“弥勒宝殿”,正中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塑像,两边是千尊形态不同的弥勒,背景是佛教的五大名山、五大道场,即山西五台山文殊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道场和奉化雪窦山的弥勒道场。

大雄宝殿后是法堂,又叫藏经楼。只见法堂前有两株楠木,相传是张学良所种,因此人们称它为“将军楠”。1937111月,张学良将军被软禁在雪窦山。一天,他来到雪窦寺里,看到寺里的知客僧又新和尚正在栽种楠木,张将军就参与了刨土栽树,当时共种了四株。西边两株,在1956年被大台风刮倒,现存东边两株。

法堂是高僧讲经谦逊法的场所,楼上是藏经楼。近代的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应蒋介石之邀于1932年前来雪窦寺担任方丈。19374月,冯玉祥将军来溪口,送蒋介石胞史蒋介卿出殡,曾上雪窦寺,他为太虚大师题了“抗日救国”的横福。

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位雪窦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景区占地面积52公顷,由东、中、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新建的主景区中轴线从南入口至大佛全长660米,高差99米。沿轴线依次有三学桥、大慈佛国牌楼、大山门、祥云楼、延辉楼、大慈摩尼之殿、龙华广场、礼佛台、未来大道、韦陀阁、伽蓝阁、露天弥勒大佛。露天弥勒大佛通高56.74米,佛身高33米,采用锡青铜打造。

游完雪窦寺,可以去庙对面的妙高台。“妙高台”又名妙高峰、天柱峰,是雪窦山景区中的主要景观。海拔虽然只有396米,但它背靠大山,中间凸起,三面峭壁,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峻。狭义的妙高台是指一块面积约350平方米的平台,站在台的前沿,可以暸望亭下湖的自然景色。妙高台周边古树茂密、翠竹蔽日,凉风习习,是一处理想的避暑胜地。当年,蒋介石回溪口,就要坐轿子到妙高台小住。

经过千丈岩时,一定下轿观景。他还经常与宋美龄一起观瀑做诗作画。历朝不少名士来千丈岩驻足,赏心悦目,留下美好典故词章,流传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出于此处。从御书亭经百步阶由东边到瀑布下面,便能听到阵阵闷雷响声,仿佛从天边滚动而来。千丈岩瀑布水源来自雪窦寺东西两边山谷中。两条涧水在雪窦寺前面伏龙桥下相汇合,流到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冲出崖口。急流腾飞,气势磅礴,如玉龙凌空翻滚,直下千丈,撞击悬崖中突出的巨石,分外壮观。

宋朝以来,赞颂“千丈岩”风景的诗歌举不胜举。唐宋“八大家”,就有两“大家”给干丈岩留下绝妙诗文。宋朝宰相、大文豪王安石来到溪口,马不停蹄赶到千丈岩。他写下“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的著名诗句。

大文学冢曾巩站在千丈岩西边山坡上观瀑,出手想写绝句,想了老半天,找不到超过王安石的诗句。便顺山道下坡,走到底下观瀑,擦把汗水,写下“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的诗文。

宋朝还有一位宰相、大诗人叫郑清之,他曾先后多次到过千丈岩。第一次,是少年气盛之时,他是带着表妹私奔的。听说雪窦山是皇帝梦见过的名山,便到雪窦寺拜菩萨,求菩萨成就他俩终身大事。走进雪窦寺,他与其表妹烧香点烛后,抽了一签,签书“上上大吉”。他心情十分开朗,便搀扶表妹,走到千丈岩。美好的风景令他诗兴大发,他欣然命笔,写下《千丈岩》绝句:“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好多文人读后,自知不如。 

妙高台后面的小楼是蒋介石在1927年建造的私人别墅。抬头所见,二楼中间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妙高台”横匾,系蒋介石亲笔题写。整座别墅,分为二层,上下平房共六间,用西式平台连成一体,总建筑面积436平方米。走进大门,一楼中间是个天井,两边平房各一间;二楼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中间是会客室,东边为卧室,西边为书房。

别墅的天井中间,保留着一座石塔,是清初雪窦寺方丈石奇禅师的舍利塔。清顺治八年(1651年)石奇禅师重建雪窦寺,使雪窦寺佛光重开,他去世后,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于雍正四年(1726年)建造了这座石塔,以志怀念。

妙高台也是蒋介石运筹帷幄的地方。19491月,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在家乡逗留了三个月零三天,妙高台成了他幕后指挥的大本营。在此期间,蒋介石在这里接见了国民党军政要员三十余人,妙高台一度取代南京,成为当时国民党临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游完妙高台千丈岩,看时间决定下要不要去张学良幽禁地,原中旅招待所。193612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把蒋介石在西安软禁了13天。其后,蒋介石对张学良实行了无限期的软禁。溪口雪窦山成了张学良将军的第一个软禁地。张学良在雪窦山期间,这幢房子前后都有特务放哨,雪窦寺还驻着一连宪兵。蒋介石给张学良的活动空间是“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

在中共撰写的民国史中,最黑白颠倒的一对人物关系就是张学良和蒋介石。前者明明就是一个败家子,却被说成了爱国者;后者明明抗日有功,有一段时间却被骂成了卖国贼,现在虽然不骂了,但还是说张学良促成了蒋介石的抗日。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张学良从小就是个纨绔子弟,子承父业,不多久就把东北卖给了蒋介石。从奉系军队的角度,说他是一个“崽卖爷田心不疼”的败家子,一点儿都不为过。但是从中国人的角度,这件事或许还算过得去,因为他顺从了分久必合的大势,老百姓少了军阀混战的痛苦。但从这事就已经看得出来,他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有点儿像《活着》里面的败家子。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故技重施,这次是把东北卖给了日本人,东北军全军撤回关内,不放一枪一炮。和当年的东北易帜有的一比。但是这次不光是卖家还是卖国,想不通这样的人怎么就成了爱国将领?

有人说,这个九一八不抵抗的命令是蒋介石下的。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可能不可能?

首先,东北,甚至于整个华北西北,蒋介石的命令都还下不去,那里基本上就是各地军阀自认为王的。蒋的所谓中央政府,能够控制的仅仅是东南一隅。如果张学良想抗日,蒋介石命令他不抗日,他完全可以学29军蒋光鼐的淞沪抗战,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将领。

其次,东北和上海不同。蒋介石既然手伸不进去,自然希望张学良抗日。如果抗日成功,是蒋命令英明;而且在抗战中,东北军必定大伤元气,然后中央军可以顺利进入东北,有利于国民政府的实际统一,蒋何乐而不为?一旦抗战失败,不过是丢掉东北,和不抵抗直接丢掉东北,有什么区别?况且丢掉的东北,本来就不是蒋能发号施令的地盘,蒋在九一八可能的抗战中,究竟会失去什么呢??所以这么简单的利益算盘,不要说精明如蒋介石,连只知道抽大烟的张学良也算清楚了,所以他宁愿卖家卖国,也不愿意拼光自己的东北军。

那么西安事变又是怎么一回事呢?19361212日,张学良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是张学良逼蒋抗日,促成了全名抗战吗?其实根本不可能是这样。张学良当时退入关内已经五年,这五年,他失去了自己的地盘,没有了军费来源,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而东北军军心涣散,人人都不愿意离家千里,在关内不明不白地战死。张学良入关,如丧家之狗,当然老蒋不可能像当初一样看重他,于是蒋让他去剿共。你不是不愿意抗日吗?那么去打共产党吧,在和中共的交战中慢慢消耗掉也好。这个趋势也被张学良看清楚了,所以,他希望困兽犹斗,像民国初年他爸爸一样,废了中央政府,重新搞乱局面,说不定还能重新夺回主动权。这个是张学良的真实目的,抗日不过是一个名头。你想,1931年东北军拥有全国最强军力的时候,在东北老家不抗日,现在到了1936年你连个陕北红军都灭不了,你怎么可能突然无可畏惧地想抗日了?再说,绑架全国首领就能抗日了?怪不得当时的全国舆论一边倒地支持老蒋,痛骂张学良。比如闻一多就在北大演讲,说张这样的军阀才是真正的卖国贼!

那么西安事变的实际效果如何呢?七七事变是在1937年,距离西安事变不过半年。是不是因为西安事变促使日本加快了侵华进程这个不好说,但是客观事实是:抗战前半年证明中国并没有准备好抗战,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没有!而且搞笑的是,当初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地方军阀没一个是坚持抗战的,包括东北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而最最坚决抗战的,是一直不喊抗日口号,忍辱负重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军。蒋介石不惜打烂自己的地盘——上海南京,输掉江浙沪,也要抗战到底,这个和不放一枪一炮撤回关内的东北军张学良,放了一枪一炮然后撤出平津的西北军宋哲元,放在一起比一比,究竟谁才是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一目了然。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