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当年初中国首先受到打击的时候,全世界的发达经济体都在看中国的笑话,IMF认为中国经济将会下降,甚至是唯一下降的主要经济体。但是不久,中国打扫干净了家园,重新启动经济增长;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却落入了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冲击中,迟迟不能自拔。2020年收官,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GDP数据,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万亿人民币,增长率2.3%。不过这个是人民币计价的GDP,如果想要和美国对比,应该折合成美元。2020年年初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大约一比七,到了年底大约是1:6.5,简单地取6.75作为平均汇率计算,中国的2020年GDP突破了15万亿美元。反而成为了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而最近美国刚刚公布了其2020年的GDP数据,21万亿不到一点点,下降了2.3%。按照这个口径对比的话,中国大陆GDP占美国的比重达到了72%。
未来五年,中国大陆如果继续按照6%的增长率增长,而美国的增长速度是2.5%的话,那么到十四五的规划期末,也就是2025年,中国和美国的对比将接近到85%。不过这个增长率都是按照本币计算的实际增长率。未来五年全世界都会重新看待中国的经济地位,而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加,比如实际落地中欧投资协定,以及RCEP的自贸协定,都会改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说到底,汇率就是一种“估值”,是全世界的资本如何看待某个经济体的资产价格的问题。股市上的业绩增长和估值变动一样适用于对宏观经济的预测。
中国经济增长前四十年,是一种低调的增长,世界资本对此的评价并不高(无数的中国崩溃论),而我们的开放程度也不够高。未来的五到十年,这个将会有一个重大的变化,体现在汇率上,就会出现持续的人民币升值过程。假设未来五年,每年升值2%,那么到2025年底,中国的GDP以美元计价就会达到美国的95%左右;而如果每年升值3%,那么刚刚好等于100%。而每年升值3%,到时候就是差不多1:5.6左右,并非不可想象。人民币的上一轮升值,就是从2010年年初的6.8左右升值到2013年年底的6左右,四年时间升值12%,每年恰好3%左右。
当然,上述预测都不是天上掉馅饼,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干出来。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主要在于资本市场能不能有效地助力技术创新。从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转为股票债券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这,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的结构变革,也是适应下一阶段经济增长需求的重大经济改革。保持资本市场的健康向上趋势,有助于实现上述变革的实现,也有助于经济总量的赶超,更有助于经济体的结构转型升级。
在目前刚刚起步的牛市行情中,科技驱动还没有成为主流。不少资本的关注焦点还在那些茅台五粮液为主导的所谓的消费股上面。但是这些投资标的,就像前二十年的不动产,虽然本身是老百姓的消费对象,但是一旦被“神话”,那么从“京沪永远涨”到“茅台不会跌”,其逻辑都是一脉相承,不能担负起未来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任。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资本市场,但是这个资本市场应该是能够助力技术创新的资本市场,而不是简单追逐某种稀缺资源的击鼓传花游戏。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中,从来没有一种稀缺资源是永远稀缺的,唯有人类的智慧转化出来的技术创新是根本性的经济增长动力。
原文发表在《大公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