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川普点名了好几家中国高科技公司和个人,把他们列入黑名单。甚至还有人说远在西南内陆的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也上榜单了。这让人情何以堪,毕竟他们也不是常青藤就是个985,马上要高考了,莫不是它们偷偷做个广而告之?
 
落地!最高科技在南阳
 
其实,我觉得这些个都不算什么。对面的山姆大叔显然没有搞好情报工作。他们以为我们的高科技企业都在深圳杭州,错了!其实在南阳!这个地方一般中国人都不知道,别说没读过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美国总统了。2000年前就有卧龙躬耕在南阳,以避乱世;2000年后,我们南阳政府再次默默投资了一个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高科技企业,一鸣惊人。只需要加点儿水,就可以跑上千公里的汽车,马上就要在南阳下线了!为此南阳政府准备投入40亿元人民币,差不多是地方财政的一小半儿。在这样的高科技面前,什么芯片,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的操作系统算什么呢?
 
比较让人佩服的是这个项目的资方代表庞青年。他显然是一个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商战奇人。因为在二十多年前,这个“水变油”的高科技项目就已经在浙江把一个民营企业家陈金义玩残废了。陈金义原来是第一代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和鲁冠球冯根生他们是一辈人,马云都要叫叔叔的。后来他为了这个“水变油”,倾家荡产。庞青年能够不畏艰难,再接再厉,其心可嘉。不过他似乎比老一辈的陈金义聪明很多,虽然到处高调宣布自己在努力改变世界,却并没有和陈金义一样,在不断投入高额资本的拖累下奄奄一息。反而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纵横折冲,腰包越来越鼓起来。交易的艺术远胜于那位网红地产商,非常让中国人骄傲。
 
最令人佩服的是庞青年先生的知错就改好品质。前几年刚刚因为虚报数据骗取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收到处罚。现在马上“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把新能源汽车玩到了“水变油”的程度,是不是要变处罚为动力,知错就改立地成佛了呢?
 
最新成果是:汽车喝风就能跑
 
既然如此令人钦佩,我建议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这类单位好好去学习一下庞青年,不应该让一个私人老板单枪匹马解决了人类命运的大问题。至少应该组织专家们好好帮助一下庞青年,加速这个高科技项目的落地,一举扭转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不利地位。其次,发改委国资委这些单位也不应该放过这样一个好项目,南阳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怎么可能承担得了这样的大项目,万一40亿元投下去,庞青年说不够用了,还需要400亿元,那怎么办呢?还不把这个好项目烂尾了?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什么不能由国资委发改委出面,设立产业基金,别说40亿元,就算需要400亿元,哪怕4000亿元,也是值得的啊。毕竟我们每年进口原油都需要几千亿美元。如果以后都只要加点儿水就可以开车,怎么算这个投入都不算多嘛!
 
不过,据说“水变油”这种技术已经落后了,最新研究成果是把二氧化碳分解成碳和氧气,水都不用加,发动机直接喝风就能跑,污染越大二氧化碳浓度越高的地方,车跑得越快。最主要是分解的碳还可以转化为钻石。有人劝我说:样机都差不多出来了,就差几个特殊材料的螺丝钉,要我投资40万,说可以给我10%的原始股,大家说,我应该不应该入股呢?或者介绍给北阳市政府?
 
产业政策,可以借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我一直相信林毅夫老师说的:产业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一直赞赏我们在高科技领域能够集中力量,突破瓶颈。特别是在当下的外部环境中,我们的产业政策更加要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这样的产业政策应该对地方政府有什么样的约束呢?我们金融市场上对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或者可以借来一用,比如单一项目的投入比例是不是要设一个上限?是不是要有一个专家委员会做尽职调查?等等。至于私人如陈金义或者庞青年,愿意对什么项目投入多少钱,我都不关心,这是人家的自由。
 
原文发表在《大公报》,标题略有改动。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