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增值税减了三个点。民间一片欢呼喝彩,连股市也红盘报收。那么减税对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呢?
中国大减税
两会期间,政府公布了中国版的减税计划,在民间引发了热议。因为自从两年前美国大减税之后,中国民间就热盼着中国政府也能来这么一下子,不过两年来,经济增长率逐步递减,降杠杆压力不断增加,而减税的力度一直不是很大。这下好了,增值税这个中国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一下子调低了三个百分点,综合而言,有人认为会减少两万亿的税收收入,占咱们政府全部收入的大约8%。这是一个出乎预料的重要措施。无怪乎股市对此做了相当正面的反应。
那么这么大的减税幅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呢?
李嘉图恒等
在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面有一个很古老,又不断被事实反复验证的“李嘉图恒等定理”。
它告诉我们:如果政府的开支不变,减少税收就必将增加债务。减少税收会减轻老百姓当前的负担,但是增加的债务会增加老百姓未来的负担。如果老百姓不是只看到眼前不顾及将来的“朝三暮四”故事里面的小猴子,那么未来的负担的增加将会被折现到现在,刚刚抵消现在减少的负担。因此,整体而言,老百姓的负担并不会减少,只不过负担被延后了。
如果我们细看政府工作报告,就会发现一丝“李嘉图恒等”的蛛丝马迹。报告中说“今年财政支出23万亿元,增加6.5%”,也就是说,支出并没有相应减少,还增加了1.4万亿元。那么整体的收支缺口就要因为减少收入两万亿元加上增加支出1.4万亿元,而达到3.4万亿元。对此,除非我们有别的增加收入的办法,否则就只能增加债务了。对此,报告中略有提及:“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如果最终减税降费的结果是增加了债务,那么我们需要理解:负担并没有减少。
经济增长是关键
当然,李嘉图恒等定理的适用范围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这种减税增债的负担,主要是用于消费了。这里的消费,可以是减税从而增加的私人消费,也可以是增债增加的公共消费。只要是消费了,那么我们的公共债务负担就由下一代不折不扣地承担了。
如果我们的减税增债调动了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增加了未来的产出,那么即便我们延迟了现在的负担到未来去,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未必会因此而增加很多的负担,因为他们的产出增长了。
因此,减税增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来不能独立地讨论,必须要和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中国未来的增长,依旧寄希望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上。
而转型升级需要的中短期制度保障,无非是给新经济以金融市场的支持,这一点,科创板的设立已经表明政府有了积极愿望。但是科创板和注册制需要的严刑峻法,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起来,那么游戏规则还是可以和以前一样。如果游戏规则没有显著不同,同样的玩家既然可以把创业板玩废掉,为什么在科创板里面就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
而转型升级需要的中长期制度保障,就是能不能建立有创新动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经济增长率哪怕只保持在6%左右,十二年就会有翻一翻的效果,以当前中国接近一万美元的人均GDP水平,翻一翻就达到了大发国家的水平。那么12年以后,我们是不是就会有一批世界领先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来为中国经济提供创新源泉呢?如果能,那么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才有了可持续的保障,如果没有,转型升级也有可能变成原地打转。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二战以后的发展中国家,成功脱贫进入富国俱乐部的,远远少于永远徘徊在富国俱乐部门口的国家数量。但愿中国能够一步跨过去,不再回首。
文章原载于大公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