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公布了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为6%-6.5%。 宏观经济学专家沈凌认为,经济下行的压力三、四年来一直存在。 考虑到中国当局公布的数字虚实可议,具体数字是多少变得不是重点,但仍可看出当局想要传达的意涵,是“经济增长已经回不去以前的高速”。
 
“这几年都是这样,我们实现了6.6%,下一年的目标就略低一点。 这样的话给整个经济主体一个比较低的预期,不要重新过热回到高速增长状态”,沈凌对德国之声说。
 
对于中美贸易战是否影响到今年经济目标设定这个问题,沈凌认为,中美贸易战之所以会在去年对经济造成消极影响,是因为其伴随着的不确定性。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内外压力互相作用之下,当局已经确立要改革,就已经消除了这份不确定性:“我相信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时候,风险就下降了。 ”
 
“减税”与“增债”的跷跷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减税降费”,他呼吁道: “我们要切实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明显减税降费感受,坚决兑现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困难再多也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 ”
 
中国各大媒体也把这项措施当作是一大福音在宣传,宣称要“让市场更有获得感”,政府的“力度空前”,就是为了要增强企业活力。
 
沈凌认为,这次人大会议上特别强调减税,是为了平息过去一年,政府承诺减税却没有得到落实所引发的民怨。 然而,对于该政策可能带来的效应,沈凌摆出了犹豫的态度: “经济学上,我们讲政府减税最怕的一点就是‘减税增债’。 ”
 
“我想政府的后面报告,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后面说我们的地方债今年的安排要比去年增加八千亿,原先是一万多亿,现在又增加到两点一五万亿。 地方债就有八千亿的增幅。 国债的话我没看到这个数字,如果有的话,我估计也是在八千亿或是更多的范围。 ”
 
沈凌说,减税增债就像是一个跷跷板,一增一减之间,政府的开支维持不变: “开支没有减少,就等于只是改变了一下收入的结构。 现在减税减下来的这些东西无非是转移到未来。 我们未来还是要更多的负担。 国债也好、地方债也好,都还是要还的。 都会有更大的负担。 ”
 
回顾3月5日上午的工作报告原文,减税部分所说的是“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二万亿元”,增债方面他说的是“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 相互对照,地方债的增幅甚至还略微超过减税额度。 这也说明了沈凌的担忧其来有自。
 
“但愿雨点落下来”
 
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展望,沈凌认为,与其减税让人民有获得感,当局应该要把力量放到经济结构转型上:“这几年我们看到,经济结构转型非常的困难,好像总是在关键领域没有展开特别重要的步骤,时间一拖长,我们就看到外部压力也来了、 内部压力也来了。 ”
 
这位经济学者坦言,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困难,成功也没有规则可循——虽然东亚有些地方改革成功,但是中南美洲国家仍有很多陷在困局当中,迟迟无法突破。 但是,他仍然期待未来两年,“不要光听得到雷声见不到雨点,也能看到雨点真正的落下来”。
 
文章原载于德国之声中文网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