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发表于《证券时报》专栏 2017.12.22

        有点儿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证券时报》发表出来,今天打开炒股软件看到自己的文章,还是蛮有趣的一种体验。

 

 

2017即将过去,2018马上到来,喜欢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对2018最大的期待,就是那个天大的赌局的揭晓。五年前,格力和小米的掌门人同台领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董明珠面对小米的挑衅,大胆设局,用十亿元对赌小米不可能在五年内在营业额上超越格力。这个赌局在2018年马上就到了揭开锅盖的时候了。因为十亿元的赌注,也因为这两个企业所代表的不同行业,也包含了对未来中国的期许,所以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五年前,小米的营业额大约是格力的七八分之一。而格力,作为中国家电业翘楚,经营蒸蒸日上,这几年来,大约增长了一倍,所以董明珠的自信不是骄傲,不是无由来的自满。但是截止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的营业额已经无限接近格力电器。如果按照现在的增速不变,2018年小米营业额超越格力电器,应该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悬念和惊喜。所以,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董明珠对这个赌局略有悔意,改口说什么钱不是很重要,大家都不会在意押注的十亿元是不是真的履约。这很不地道。就算雷军不在意,董明珠想耍赖,吃瓜群众网络大V也不答应,输了就是输了,耍赖还算是一个中国家电业大佬应该做的事情吗?辜负了全中国多少人的唾沫和键盘上点击的手指?

对于格力的输局(我实在是不想用败局这个词,因为看这五年格力的经营业绩,一点儿没有失败者的样子),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拍手相庆。因为在他们眼里,格力这样的企业属于旧经济,重资产行业;而小米才是新经济,轻资产行业,仅仅依靠了几个杰出的营销点子和科技亮点,就在十年内迅速崛起,完成对旧经济的超越,让年轻人激动不已。而董明珠已经廉颇老矣,辛辛苦苦耕耘一辈子才达到的千亿元业绩,这么容易就被晚辈超越,不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典范吗?

其实,我相信,董明珠输是输在了经济学上,而不是什么和小米的对决上。因为这个赌局的指标选取很成问题。如果董明珠当初选择的不是营业额,而是增加值,那么十有八九她今天不需要躲躲闪闪地想赖掉这十亿元钱,而应该大张旗鼓地追讨这快要到手的赌注。十亿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最贵的“首席经济学家”不过是年薪1500万,五年加起来不过是7500万,才是赌局的一个小零头。

企业对赌谁的本事大。要么赌谁赚得多,这个指标应该是利润额,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赌谁干的事情大,利润也许不是很重要。理论上讲,只有企业的股东才关心利润回报,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和股东分离,经营者有时候更加在意的是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那就是他们为什么要算营业额的原因所在。这个,经济学家不是不知道。

但是企业的营业额有个很大的毛病。假设有个人开了一个包子铺,每天买来一百斤面粉,制作成一万个包子,每个包子卖价一元钱,那么他的营业额就是一万元。另外一个人不会做包子,也想开个包子铺,怎么办?他对包子铺老板说:这样,你的一万个包子全部卖给我,我把每个包子都用一个小纸盒装起来,按照1.1元钱卖出去。这样一来,他的营业额是多少呢?11000元。比原来包子铺的营业额还多了1000元。但是他到底生产了什么呢?包子吗?不是的。他仅仅生产了一个装包子的盒子,他的产品增加值是1000元,而不是11000元。所以,一个生产盒子的商家再有创意,再有营销手段,他对社会的影响力,都只有1000元增加值,都远不及包子铺老板的10000元来得大。

我们的政府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税务局征收间接税,都是按照企业的产品增加值收税,所以学名增值税,营业税也有,但那是对小商小贩算不清楚增加值而不得不选取的替代手法,无论是小米还是格力,都不屑于适用营业税的。

没想到董明珠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企业家,却这样没常识,用营业额作为指标和轻资产的小米去设局,输了也是活该。但是吃瓜的群众切不可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的未来要靠小米,和格力没啥事。要我说,中国的未来要靠重资产的格力为基础,才会有轻资产的小米去显身手。如果一定要选一个舍弃的话,搞不好舍得了的还是小米。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