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证券时报》成立25周年,我和它结缘20年,感谢它给我交流的平台,也期待和庙堂江湖的朋友们本月底相聚在深圳。
二十年前,我还是一个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在股市里面,却已经有了四五年的实战经验,当然,说经验不如说是教训。
虽然在大学里面并没有学到多少经济学的道理,但当时,就连同花顺的老板也不过就是一个浙大电机系的校友,连供给和需求这些个基本概念,都需要我上门去辅导。我只觉得自信心爆棚,可以把这四五年的实战教训和七八年前学到的供给和需求鹦鹉学舌地结合起来,给广大股民谈谈证券投资了。
那时候已经有网络和电脑,但是远远不够普及,看着电脑屏幕炒股票,那是大户们的待遇,我们小散户只能在大厅里仰望一排排的价格跳跃,那还真的是个体力活。所以,你想要聊股票,微博微信啥的都还不可以,我只能去报纸投稿,或者去电台电视台做嘉宾。我既不会舔着脸把黑的说成白的,也不会和某些庄家串通,忽悠股民入市接盘,所以,我只能码字,把心得感悟用心思写下来,投稿给专门的证券类报纸。但是这样仍然面对很大的困难,因为我是没有资质的,并不可以作为专业人士在专业类的证券报纸上发表专业的评论文章。所以,直到现在我都鄙视那些股评专家,因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嘛!
所幸的是,这时候《证券时报》开辟了一个小栏目,叫“散户厅”,专门留给我们这种既能写,又没有资格证书的小散户们。这是多么可贵的一个小方格啊!因为这个栏目,我才开始了和《证券时报》的二十年缘分。我还记得第一篇文章叫《写在股市边上》,模仿了钱钟书老先生的题目《写在人生边上》。因为我觉得,股市如人生,它把人性一五一十地抽象出来,凝结起来,做成标本,展示给大家。你可以不参与股市投资,但不是说你就没有贪婪,没有恐惧,参与了股市,才能更加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缺陷和优点。所以,这个文章虽然写在二十年前,但是直到今天,我还认为它是我最大的股市感悟。
《证券时报》给了我一个小天窗,让我这么一个不知名的小散户也能写写股市,谈谈体会,激发了我后来二十年的写作热情。出国留学,由于通讯不便,我暂停了给《证券时报》的投稿。但在德国我还是保持着写作的习惯,给当地的华人报纸投稿,结交了不少笔友。
回国之后,一旦安顿下来,我又开始给《证券时报》写作。不知道是《证券时报》的编辑还念我旧情呢,还是觉得我的文字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陈旧,我居然获得机会,在《证券时报》开设专栏“庙堂江湖”。
中国的股市没什么长进,二十年前上证指数1200点,二十年过去,还是徘徊在2600点,折合起来,每年涨幅不到4%。但是因为投资于股市,我得以和《证券时报》结交,认识了那么多认真,诚恳,热情的编辑和笔友,这也算是我在股市边上的意外所得吧!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