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对中国人来讲,“民以食为天”。吃得好,一切都好。所以,我们很习惯于大学食堂能够提供几百种菜品。我本科念的是浙江大学,那时候还没有四校合并,但已经有万人规模了。一到吃饭时间,学生们潮水般涌向食堂,场面蔚为壮观。在这样的需求量面前,即便是几百种选择,我们也会觉得品种很少,时间一长,不知道吃什么才好。于是校门口的小吃摊一水儿排开,迎接不安分的浙大学子。浙大学生也因此养活了很多餐饮商家。这里据说还冒出了杭州城里几个很有名气的餐饮连锁店来。
但是德国大学的食堂,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他们不“以食为天”,只求“接地气”即可。
一开始我看看学校的介绍广告里说:波恩大学有注册学生四五万人,我想不得了啊,比我念书时的浙江大学大多了。可是就像前面说过的,人家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各个系学院研究所,都把自己的教学办公楼建在波恩城市的各个角落,于是几万学生也就融汇在几十万居民中间,根本看不到了。正因为如此,到了吃饭时间,也不可能全城各个角落的学生会全部汇聚到某个食堂来吃饭,尽管波恩大学提供学生食堂。
我很幸运,我们经济系就在一个食堂傍边,所以下课了之后去食堂吃饭,是一个又便宜又方便的选择。但是德国大学的食堂和中国大学的食堂,根本不是一回事!
德国的食堂一次性能够提供的食品选择很少,而且也不是一日三餐,比如早餐就没有。中午人最多,选择也相对多一点。但是它基本上就提供几种套餐。每一个套餐内包含了主食,荤素搭配,还有餐后水果。应该说营养是足够了,但是基本上没得选。食堂会给出一周五天的不同食谱,所以,如果你没有什么饮食禁忌的话,一个星期顿顿在食堂解决也不是问题,而且也不会重样。但是如果你这个不吃,那个不喜欢,就会有麻烦了。
这样的如同肯德基快餐一样的大学食堂当然比我们国内大学的食堂要节省不少成本——我非常怀疑这是德国食堂的经营理念,因为德国人工实在太贵了。所以,听说最近几年,不少欧美大学的校长来中国大学食堂参观取经,不少教授被我们的食堂惊到了。其实这是不应该的,因为中国大学食堂优于欧美大学的食堂,并不是食堂本身有多么厉害,而是我们的饮食文化就是比他们强。德国人本来就不太在乎吃。我观察宿舍里的德国同学,往往一天到晚就一顿热餐,早午餐都是简餐或者冷食。而中国学生不弄点儿汤汤水水的,胃受不了。为了对付这么低要求的德国同学,德国大学根本没必要花费中国大学那么大的精力。而我们的大学敢把全部食堂改成麦当劳,只提供五六种快餐食谱试试?
说起食堂,我就记得一个我和德国同学之间的笑话。我念到博士以后,每个月都有学校的津贴,生活上没有负担,成了学生里面的“大款”,有一天我的博士同学聚到一起,说:现在我们都是有钱人了,为什么还要去廉价的食堂吃饭呢?要不我们出去搓一顿吧?我很少听到德国同学说这样的话,这话听上去怎么这么像浙大同学啊?于是那天我跟着这几位博士同学出去搓了一顿,大倒其胃!原来他们所谓的搓一顿,就是到食堂隔壁的汉堡店,每个人点了一个据说是很好吃的汉堡。对我来讲,还不如食堂里面的廉价食品呢。至于我的问题“为什么不去吃一顿像样的西餐?”他们都觉得匪夷所思,因为这只是一顿工作日的午餐啊?!
从此之后,我再也不和他们出去“搓一顿”了。
要说波恩大学的食堂,我还是很怀念的。因为对于我这样的既不是很富裕,又不太讲究的学生来讲,它帮我节约了很多时间。这就是德国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定要让任何人都负担得起教育。所以德国大学基本免费(最近听说要对外国人收费了),还不断地提供各种优惠的吃住行的选择。反观中国大学,我们不仅收学费,而且食堂交通住宿,并不比社会的平均消费低多少。
文章原载于证券时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