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的一条“坏人变老去了瑞典”引爆朋友圈。如果这样的坏人早点儿在国内被清理,其实就不会去国外丢人现眼。
 
老朋友聚在一起,除了谈“房事”就最关心下一代的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各个部门行业中,教育的改革步伐算是最慢的之一。难怪中产很焦虑。今天就聊聊出国留学这点事儿。

最近十年来,中国留学生呈现井喷现象。按照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最近几年每年的出国留学人数达到五十万之多,按照国内当前扩招后每年六七百万的大学新生人数来比较,占了差不多百分之八,按照一所大学每年招收一万人计算,差不多在中国教育“市场”上凭空多了五十所大学。这既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人才并促进经济增长。
 
不过,作为一个老“留德华”,我很惊讶地发现:这十来年的井喷留学潮中,我们的留学目的国一如既往地过于集中,丝毫没有看出有多元化的趋势。
 
按照中国教育部的数据,也参考了外国教育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近年来每年去美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了三十万,占了整个出国留学生的60%。按照每年五万美元的学费计算,这相当于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达到150亿美元。现如今美国总统老是那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说事儿,其实中国只不过多出口了一些低档商品而已,每一个美元的出口商品,中国人能够赚到的不过是其中的五六美分。但是美国就不一样啦,这高等教育的学费,其边际利润极高。因为他们的固定投入几十年前都已经投完了,中国孩子不去,美国不少大学想要维持目前的规模,只能亏钱。所以这几十万中国学生入读美国大学,实际上就是给美国大学输了500CC的血。当然,美国的大学多,质量好,去美国留学能够学到一些世界领先的技术,这是大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去美国念书的理由。
 
位居留学目的国第二和第三的是英国和澳大利亚。近年来每年都有大约五六万人去这两个国家留学。如果加上加拿大,90%的中国留学生去了上述英语国家。而这些英语国家基本都是对外国学生收取高额学费的国家,每年中国为此支付大约200亿美元。
 
不过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中,实际上欧洲大陆国家并不比英语国家差很多。例如,在泰晤士大学排行榜上,欧盟国家(除英国外)进入前两百名的大学有大约50所,占比四分之一。特别是荷兰,德国,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基本和英美大学相当。其中德国还是现代大学理念的创造国,我们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是复制了德国大学的理念,才建立了这所百年不衰的中国好大学——北京大学。而且,基于公立教育的理念,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学基本都是免费的。对中国学生来讲,性价比非常高。
但是目前在这些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占整个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远不到四分之一,实际上连百分之十都没有。比如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就只有大约四万人,每年来德国留学的人数不到一万人。
 
这其中,一方面是由于语言问题,去德国或者法国留学,都需要学德语或者法语,而这些语言在中国中学阶段很少有相应课程。大部分中学毕业生对重新学一门语言有为难情绪。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对留学欧洲大陆国家的宣传很少,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比较少。让大部分家长形成了习惯思维,出国就一定要去英美国家。
 
对此,我建议:在全国范围的大中城市,增加以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为第一外语的高中数量,同时,在以英语为第一外语进行教学的高中,广泛开展第二外语教育。破除英语独大的情况。
 
其次,由教育部出面和各国开展高等教育推广工作,力求让高中学生有渠道了解非英语国家的留学途径。
 
第三,做好不同国家的学制衔接工作。例如德国是基础教育13年制的,而中国是12年制的,这样直接留学德国会有一年的差别,那么就可以在中国或者德国开设预科学习班,促进交流;也可以允许部分成绩达标的中国学生直接申请德国大学。
 
总之,在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摇摆的今天,特别是美国总统甚至于打算拒绝中国学生申请特定专业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反思这四十年来对英语教育的态度,尽量多元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也增加和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交流与学习。
 
本文发表于《DW德国之声》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