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本文发表于《证券时报》专栏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庙堂江湖”
从德国留学回来以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次体验德国铁路的优质服务。在我脑海里还是德铁的准时、方便和高速。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德国土地的时候,惊讶于德国的高速列车,以时速超过两百公里掠过大地;而且德国火车站是没有检票口的,我可以掐着点到火车站,跳上火车车就开动了。这样的设计,让旅客省下不少候车时间。当然,当时的我也窘迫地发现:德铁实在是太贵了。同样的距离,德国火车的票价差不多是中国当时火车票价格的10倍!
今年暑假,我再次踏上德国土地,去看望在德国留学的儿子。我的朋友打趣说到《中国合伙人》里面的桥段:我们沈家是不是有留德华的家族传统啊?没有想到,在德国生活了两年的儿子对德铁嗤之以鼻:德铁以准时出名?算了吧,迟到晚点已经是家常便饭!自从德铁私有化之后,准点率的下降已经成为全德国诟病它的众口一词。而且德国铁路系统是一个以转车为重要节点的网络系统,和中国不同的是:当你想从A点出发到B点的时候,往往不能直达。这样一来,我们都需要一个如何转车的车次连接顺序表(德语叫Verbindung)。一旦其中一列火车出现晚点,而不能及时赶上下一班火车的时候,麻烦就来了,虽然车站有广播,但是如果你后继连接比较麻烦时,还是不能确定应该如何变动你的整个行程,所以,不得不去火车站的人工柜台重新拉一张Verbindung。这时候人工柜台人山人海,又要废掉不少时间。这个就是我最后一天离开德国去机场的经历,还好我预留了足够多的时间,要不然,赶不上飞机麻烦可就大了。
相较而言,这几年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相当快,而且准点率大为提高。我每周往返于杭州上海,基本没有遇到晚点的。这或许得益于这几年高速客运专线的开通,即便是普通列车也准点起来。这样就可以让我把火车和校车时刻连接好,一天往返都没有问题。至于中国高铁的速度,更是实现了对德铁的完美超越。
这样一来,我更加受不了德铁的高票价了。受惠于中国汇率的升值,目前德铁的基本票价(没有各种优惠的基本价)差不多是中国票价的6倍。让我用6倍的价钱购买一个既不高速也不准时的运输服务,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最可怕的是:德铁卖了这么贵的票价,居然还是亏损的!这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以前中国人老是抱怨中铁亏损的财务报告,认为这是没有效率的例证。但是现在货比货,中铁的亏损或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的票价毕竟便宜。上海到杭州24.5元的普通车票,78元的高铁票价,便宜到让我这个消费者都不好意思。但是德铁即便是优惠票价(提前购买不能转签)的话,法兰克福到科隆的这段相似的距离也要卖160元人民币。
两家都是差不多垄断型企业,而且也都是体型巨大的国有企业(德铁致力于私有化,但是主要股份还是国有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原来在中国享受中铁的低廉票价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中国国有企业的价格管制,或许是克制私有垄断企业的一剂良方。用绝对低廉的价格提供交通运输服务,实际上是促进了经济资源大范围的重新配置。比如我们内地的农民工常常数千里奔波来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这中间当然有廉价火车票的作用。这这个意义上看,春运火车票不涨价,就是一个标志性的物价管制制度,让人可以理解政府用行政补贴促市场交易的良苦用心。
其次,中国的大一统而且人口密集居住于东部地区,实际上最有利于发展铁路系统,这或许是为什么我们的高铁能够迅速盈利的关键所在。反过来,过去二十年在基础运输设施上的巨大投入,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大一统市场整合,这有助于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反观欧洲,差不多的地理面积,差不多的人口密度,但是在铁路运输系统上确是分崩离析,由几十家不同公司在运行,效率当然不可能像中铁这么高。有一次我们买了比利时的周末票在比利时境内旅行,说好了可以在任意一个城市上下车的,结果一个不小心上了一个德国火车,被迫补票。原来在比利时领土上跑的未必是比利时的火车,这个事实常常让中国人目瞪口呆。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