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欢迎订阅我的免费公共微信号:VWL008“庙堂江湖”】 

【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陪你换个角度慢慢看世

春运一年一度。不过今年的春运似乎更早地牵动了老百姓的心:因为铁总宣布,提前60天就可以购买火车票,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就可以为春节操心了!

年年春运买不到回乡的车票,其实今年估计还会和往常一样难。有人通宵排队购票,结果死在了候车室内;也有人利用软件网上通宵插队,结果被民警叔叔敲门邀去吃茶了。我们的火车票为什么那么难买?2006年回国以来,我一直希望铁道部能够直面问题之结症,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部长换过了,高铁出轨了,现如今,衙门都已经取消换成了总公司了,但是春运,还是年复一年。

 


首先春运很难通过提高运力来解决。因为春运是一年365天中需求最高峰的那么10来天。如果我们的运力能够在这个最高峰时间仍然满足需求而有富余,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在平时超过300天的时间里,我们的铁路运力有大量的闲置。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所以,春节和平时的需求差距需要用价格手段予以调解。我们市场化三十多年了,可是铁路总公司到现在还不认为火车运输是一个市场化的服务产品,就和民航和汽车轮船一样。民航过去也有价格死板而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现在市场化的改革结果是没有人再去航空公司门口通宵排队了。

所以,要解决春运难题,必须首先破除铁路总公司的官本位。撤销铁道部,不过是换了一个牌牌,只有破除垄断,设立若干铁路运输公司,加入市场竞争,价格适当浮动,才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春运难题。

火车票价不上调,不可能解决大家排队的效率损失。其实便宜的火车票只可能便宜了内部人,关系户,不能真正让大部分农民工得好处。要不然,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那么多的黄牛票?80年代以前,任何的商品价格都比现在低好几倍,但是又有多少老百姓喜欢过那种低物价的生活呢?因为我们看得到低物价,却不能够按照这个低物价买到东西啊!现在的火车票不就是这样一个计划经济的遗老遗少吗?留着清朝的小辫,晃悠着脑袋说什么古训不能改,可是真正的目的呢?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一点点灰色收入。

所以,即使国家把火车票价格降到了零,也不见得农民工兄弟就能免费回家了。反过来,适当的提高票价,其实最着急的是黄牛,而不是本来就买不到票回不了家的农民工。

其次,参考航空公司的弹性票价体系,火车票价不一定就是涨价一条路,反向的空车为啥就不能降价呢?

比如在春运期间,我们的买票难也不是在各个线路各个方向同时成比例的难买票。一般来讲,上海到四川的车票难买,但是四川到上海的车票就容易了。实际上,如果春运是因为大量的农民工兄弟想回家造成的,而从沿海开到内地的火车必须再开回沿海的话,那么几乎可以断定:在上海通往四川贵州的车票“一票难求”的时候,从四川贵州开往上海的火车是“一客难求”。这说明现在的价格没有弹性,没有差异化,结果大量的运量没有释放出来,很多火车是在空跑!如果我们能够差异化定价,在提高由沿海向内地的车票价格的同时,大幅减少由内地向沿海的车票价格,那么也许会吸引部分民工不回家,反而把家里人接出来过年。这样一来,就可以部分缓解原来的“一票难求”。

人民日报鼓吹反向过春节,接爸爸妈妈来打工的城市团聚,飞机票早打折了,为啥火车票就不可以也大打折呢?

同理,我们也能够允许提前一年或者半年购买车票,就有利于大家提前安排时间。因为提前购票,也加大了黄牛的资金压力和风险,不利于黄牛的生存。提前购票还可以使得弹性票价成为可能。火车票可以向飞机票学习,在不同时间段给出不同的折扣。比如提前一年或半年购票的加价100%,然后每个月下降10个百分点。这样对价格不太敏感而回家需求强烈的人可以早一点按照高价购买到车票,而对车票价格敏感的人可以等待并承担买不到的风险。这和目前廉价航空的越早订票越便宜恰恰相反,但是原则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廉价航空希望吸引客户,而铁路系统希望减少春运的需求。

最后就是要鼓励转车。现在的铁道部愿意花几百亿买高铁,就是不愿意花几个亿向德国铁路系统买一个售票系统。在德国任何火车票都是不限车次,只和出发城市和到大城市有关。换而言之,和我们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一样,按照点到点收费。这样一样,你就可以看到那个车次空就坐哪一个。不是有一个博士生倒腾了8次车,结果还比直达车快吗?

言而总之,火车票难买不能仅仅归咎于一个供小于求的问题。关键是究竟有什么理由来证明现有的供给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在市场能够发生作用的时候,竞争就能够让供给者竭尽所能的提高效率。低效率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但是,现在我们的铁路系统完全不存在竞争。所以,我们无法得出“现有的供给能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买票难完全是因为供应不足。必须等到铁路新系统建成之后才能解决‘一票难求’的情况”的结论。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