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灰常灰常灰常欢迎订阅我的私人微信公共号,VWL008

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陪你换个角度慢慢看世界。

 

最近一段时间,定向调控成了热门词汇。首先当然是因为强哥用了这个词,在中国这个古老大地上,领导永远是热门词汇的创造者。但是领导创造的词汇往往让平民老百姓一下子摸不清内涵,导致一大批媒体学者成天就依靠解释领导的词汇也能混口饭吃。这个定向调控也是一样。

虽然强哥是个市场派,比如这届领导集体就提出了要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既然市场会起到调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理说政府的调控就应该不定向了。因为这个“向”的确定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政府如何能知道哪一种产业能够引领未来的发展呢?美国的乔布斯没有发明苹果电脑之前,有哪一个美国总统能够定向到PC电脑产业,精准发力呢?所以,按照逻辑推断,强哥说的定向调控的“向”,不应该是针对哪一个产业的,更不应该针对哪一群企业的。

继续这样的思路,央行前一段所谓的定向降低准备金率(616日起,央行将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数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在50天内第二次定向降准,累计释放流动性约1900亿元。[1])没有很好的实际效果,就可以理解了[2]。因为银行是否愿意贷款给某一类企业,取决于其自身的风险控制和收益的对比,央行本来就不应该管理这种资源的微观配置。如果我们的宏观调控都已经定向到了银行应该增加对哪一类企业的贷款数量上,那么我们的调控恐怕就应该叫微观调控,而不是宏观调控了。而微观调控我们并不陌生,计划经济就是最极端的微观调控方式。如果朝着这个方向走,还是不是以市场来配置资源呢?


其实,银行不太愿意向小微企业贷款,并不是中国特色,全世界都有。美国人解决这个融资难的问题是用直接融资(风投和股市)代替银行的间接融资,首先让风险投资人这种愿意承担巨大风险的人去筛选最值得投资的微企业,培养成小企业了再卖到创业板这样的股票市场上,让更多的不愿意冒很大风险的人去接受。这个过程才比较好地匹配了风险与收益。但是我们的直接融资市场却被政府牢牢地圈住了,变成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场所。国有企业本来应该是银行最愿意贷款的对象,它们并不需要依赖于股市而生存,所以,它们对股民最不在乎。现在的股市反倒成了国有企业的融资场所,这才是我们国家资源最大的错配所在。

有鉴于此,我们政府需要精准定位的改革对象是中国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和以民间借贷市场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市场,而对这些个市场的建设,最最重要的是放开管制并建立法制。我们并不需要去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也不需要依靠增发货币来推动这种金融市场的建立,我们需要的是健全法制,例如减少法院对“老赖”的审理时间并提高执行的效率。管制了民间借贷利率,实际上反而推高了民间借贷的风险;放开管制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才能有效降低市场的利率。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需要精准定位的是长期的制度建设,而不是短期的宏观调控。



[1] “解析定向调控三大方向”http://money.163.com/14/0704/22/A0BG2O6Q00252G50.html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