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的一季度,A股一改去年的颓势,涨得冠绝全球主要股指,扬眉吐气。但是这样的上涨似乎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中国的股市投资者,都不太认可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他们总是认为股市就是一个赌场,甚至于连赌场都不如。一般聚会碰到玩股票的朋友,听说我是经济学教授(副!),总会有两种表态:友好一点的就问,经济学家说说看,为啥中国的股票老是不上涨呢?轻视一点的就会说,哦,中国的股市,一般经济学家是搞不懂的,你们只会纸上谈兵。这样的印象,被经济学家(老的和海归的)们自己强化,所以搞得我百口莫辩。
 
这两个态度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这个经济学教授和股民一样,从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炒股了呢?他是拿自己那个股民身份瞧不起自己那个经济学者的影子呢?还是用经济学者那个身份说出一个道道来,解释一下中国股市和经济的运作逻辑?
 
说到股市和经济,总是有人认为,两个在全世界都是高度关联的,但是在中国却是一个例外。我不知道这样的结论从何而来?美国欧洲的经济到现在也没有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完全走出来,他们的股市却创了新高。这是高度关联的一个例子吗?为啥中国人一看到自己的经济指标下降,就狐疑地认为中国的股市不能走牛,而对美国的道琼斯创了新高,却不认为它是不合理的背离呢?这种美国股市和经济的关系,其表象和中国相反,但是背后的道理难道不是一脉相通吗?
 
股市的指数高低是和这个市场能够带来的红利高度相关的,而经济增长的指标,例如GDP,是这个经济体的整体产出水平。一般来讲,经济的整体产出越多,作为资本的提供者(也就是以前大家说的资本家)获利应该也越多,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股市和经济应该高度关联”这一论断的背后逻辑所在。但是这,还是需要前提和假设条件的:那就是资本所得能够分给资本的提供者。而这,在现代的大公司体制下,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为什么?因为实际上,现代公司体制中,把握了公司营运实际权力的是经理层。“委托---代理”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热点,说明经理层并没有先天的激励去为了股东的利益勤奋工作。他们最希望最大化的,自然是他们自己的利益。而这个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于现代企业制度之中,却特别凸显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普遍缺乏法制与法治,而特别之特别,又凸显在中国这样的以国有制为主体的混合制发展中国家。国有制实际上就是一个现代股份制企业的极端状况,所以它们的“委托---代理”问题也就特别的突出。大陆A股一开始就是为了国有企业解困,这就导致了在初期很长一段时间内,股民能够得到的分红并不多。这就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我们的股市却一直低迷不堪。
 
其实,如果我们从中国股市中选几个优质的大盘股来测算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的回报水平刚刚好接近社会的资金成本,并不算差,当然也不算好。我们假设有人在2007年以最高价4.86元买入中国工商银行,那么过去十几年来,他能够每年得到的分红率,大约在百分之五左右,这个水平略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但低于大部分的理财产品。换一个角度看,不算收益算成本的话,每年分红也减少着他的持股成本,现在他的持股成本应该早就低于当前市价,并没有什么严重套牢,当然也没有什么很大的获利。
 
但是如果你换一个成长型的银行股,比如民生银行来看,情况稍稍复杂。它上市以来的最高价是21元。上市之初并没有什么大比例分红,前十年每年的分红率按照21元算仅仅2%左右。但是它的股本扩张非常快,2001年的1股已经变成现在的18股,所以2012和2013两年它开始实际派息,一下子出现了复权后30%和20%的高比例分红率。这样十多年平均下来,每年的分红也有百分之五左右,所以含金量和上面的工商银行其实差不了多少。但是我们在不同阶段对这个股票的期待就完全不同。在2013年以前,我们虽然得不到大比例的分红,但是因为其高速增长,我们寄希望于未来;而在2013年以后,它逐步回归蓝筹模式,我们的期待就是它也能够不断提高分红比例,这和工商银行一样。
 
由此可见,现在的分红水平下,期待股市有很好的表现并不现实。因为它们的分红水平并没有超出社会无风险收益多少,而希望在于未来。未来的高收益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像中国工商银行一样的垄断型国企,能够逐步提高分红比例,实现长期的投资价值;其二是成长性公司,通过过去十几年的积累和成长,逐步转化为稳定高分红企业,就像当年的民生银行一样。这样的话,我们的股市整体分红率就会继续提高,从而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创造出一波真正的大牛市。
 
文章原载于大公报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