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菲律宾的海边度假,常常要和各种船夫打交道。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坐大大小小的“螃蟹船”出海浮潜,或者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独享天海一色的美景。
 
一个人或者两三人出海,自己包一条船,往往是不划算的事情。这时候,小镇上鳞次栉比的travel agent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你可以去那里选一条固定的线路,他收了钱之后,会把你的信息传到船长那里去,第二天早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会被集合到各条船边,奔赴自己的目的地。这样的流程,日复一日,旅游代理赚取的就是批发和零售的差价。一方面,他因为掌握了大量的游客信息,可以和岛主以及船主谈价格,获得相对的低价格;另外一方面,他又可以以低于游客独自包船出海的价格吸引到散客。
如果游客人多一点,或者自己在码头和酒店就结好了伴,那么组队包船出海,会玩得更加自由和尽兴。第一次去科伦的时候,我们每天都跟着旅行代理的固定线路出海,打卡景点,有点儿玩厌了;这第二次去,就在网上结交了几个朋友,一起包船出海,减少了一天之内的景点数量,延长了每个景点的玩耍时间,独享了大量游客离去后的清净环境,大家都很满意。
 
这是自助游和跟团游的主要区别,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就是两个彼此竞争的差异化产品。其竞争的天平会倾向于哪一边,往往和一个社会的信用度很有关系。旅行代理社有固定的门面,收费也有回执。一旦出了麻烦(不是没有,我就亲眼见到码头边代理向游客做工作,希望他们改变当天的旅游线路),彼此的讨价还价还有一个依据,所以:程序保证了诚信,相对来讲,游客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而直接找船夫包船出海,往往会有一个彼此不太信任的问题。菲律宾的船夫,见到客人都非常的友善和礼貌。见到你总是带着笑容,出海的服务也是尽职尽责。让我有恍恍惚把对方当做值得信赖的朋友的感觉。所以,第一天的游览快要结束之际,我们几个人和船夫讨论明天的行程和价格,船夫很慷慨,给了优惠价格,我们约定了第二天的碰头时间和地点。但是第二天到了那里,却左等右等不见人影。菲律宾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船夫自己也开玩笑说:菲律宾是没有时间的。但是我却隐隐约约有种被放了鸽子的感觉,于是我就在码头边的市场到处乱转,果然看到他陪着另外一波客人在准备出海。见到我,一脸歉意,连忙解释了一大推,并保证说已经给我找到一个替代的船夫,船比他自己的还要宽敞,价格也和昨天说好的一样。
 
接下来的一天出海并没有因为早上的不愉快而受到影响,他介绍的替代者的服务,和他一样优质。但是我们在讨论起下一天的行程时,却不知道应该拿什么做彼此的信任的保障。因为这些口头约定都是君子之交,文化的隔阂,让我们很难了解对方对于约定的遵守程度会到什么地步。从我的实际经历中看,我既不能说这位菲哥是完全不讲信用的(他迅速给我找到的替代者,看上去的确和他事先有约),也不敢说他是真的忙忘了和我的约定(万一我在码头没有预见他呢?当时给他打电话和发短信,都没有接通,或许因为码头的嘈杂声音吧?)
想要不建设一个低成本的沟通船夫和游客之间的信用保证制度,是很难迅速发展当地的旅游业的。这和我们中国前段时间在网约车上的经历很类似。出租车就像是菲律宾海边的旅游代理商,黄牛车黑车等等就像是独立的船夫,他们彼此就是竞争关系。网约车的出现,实际上是用高科技手段提升了黄牛车的信用度,为出行者和车主之间架起了廉价高效的沟通管道。这样的技术性改善,当然不是完美的,但毕竟增加了黄牛车的竞争力,对出租车构成了威胁。
 
所以我很明白前一阶段针对网约车尤其是顺风车的舆论风暴,这样的结果(顺风车被下架)对出租车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对出行者而言,有什么好处呢?从菲律宾回到上海,深夜抵达浦东机场。因为没有顺风车,我只能叫了一辆黄牛车回杭州,同车的是两位年轻的美女,都是海外代购回来,大包小包的塞满了后备车厢。深夜,长途,美女,财物,我不敢多想,但是我知道:这样的新闻元素集合在一起,在生活中一定重复了很多次,我绝非偶遇。叫嚷着顺风车不安全的舆论旋涡,了解过同车美女的真实需求吗?她们觉得黄牛车比网约顺风车更加安全吗?她们为什么不选择更加安全的出租车呢?我们应该是鼓励技术继续创新,还是对不够完美的技术升级一棍子打死?
 
文章原载于证券时报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