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点评】这个文章来自台湾媒体。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未来的增长潜力。很多人困惑于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实这是杞人忧天。没有人能够预测技术创新来自于谁人脑袋。但是我们可以预计:正在崛起的东部必然会拉动中西部,形成梯次发展。前提是:我们能够继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给创新以足够的激励。
 
台媒哀叹:一个深圳就打败了整个台湾
 
13年前,深圳的人均GDP只有台湾的1/3,而13年后,深圳的人均GDP超过2.2万美元,超越台湾的2.1万美元。和台湾同为制造重镇的深圳,倚靠着中国大陆市场,国际大厂帮忙练兵,技术突飞猛进,本土大企业崛起,人才亦开始汇集。台湾是“亚洲四小龙”中最后一个挤进2万美元榜单的地区,但让台湾人失望的是,人均GDP近几年来原地踏步,毫无迈前的迹象。《台湾财讯》457期刊文,忧心忡忡地指出,当深圳抢进硅谷,争取第三波制造革命的商机时,台湾却毫无招架之力,我们会和深圳愈拉愈远吗?
 
即使下雨依然燠热难耐,但位于中国深圳蛇口区的创意产业园区南海意库,短短两天,还是涌进2万人潮,挤爆占地一万多坪的南海意库。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既不是来听演唱会,也不是来看大明星,他们是来参与一场硬体创新的活动──“创客市集(Maker Faire)”。“那2天还下大雨,不然参加的人更多,”主办创客市集的柴火创客空间发言人王英豪指出,两万名的游客是去年同样活动参与人数的10倍,远超过他们预期,“在深圳搞硬件(体)创业,是全民运动。”
 
来参加活动的,不只是深圳人,还有为数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王英豪表示,柴火创客空间成立4年来,每1年都有好几个外国人,花1千多元人民币的月费,在柴火租场地,在深圳当地找创业伙伴、找供应链。他们大多是来自美国硅谷的年轻创业家。HWtrek创办人、台湾创意工场执行长王仁中经常往返台美之间,他指出,现在深圳市政府甚至直接进驻硅谷的育成中心,在当地接单后再把这些世界上最新、最有创意的订单,带回深圳制造。深圳积极向硅谷的新创公司招手,不可思议的是,有“制造王国”美誉的台湾,却竟然在这被业界称之为第三波硬体制造革命之中缺席!“台湾已经消失在硅谷创业者的世界地图上了,”王仁中忧心忡忡地说道,因为如今硅谷的创业家,都跳过台湾,去找深圳制造。这无疑是台湾制造业的一大警讯。
 
其实一直以来,深圳都将台湾视为假想敌,不掩饰“超越台湾”的企图心。今年最新出炉的《关于深圳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明白指出,深圳发展在2013年已经实现历史性突破──人均GDP(国内生产毛额)突破2万美元,达2.2万美元,“超过台湾,从此与亚洲四小龙并肩而行。”
 
深圳常住人口不过1000多万人,约台湾人口一半,深圳土地面积也不过2000多平方公里,约台湾平原面积的1/4不到,说人均GDP超越台湾,不尽完全合理,但不难看出深圳强烈的竞争野心。不可否认,深圳在过去十多年来,的确展现出迅猛的爆发力。如果把历年人均GDP拉出来看,深圳从2000年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元,约台湾的1/3,但深圳一路快速成长,13年间跳跃3倍不止,但同时期台湾仅成长四成多,“深圳速度”远超过“台湾速度”。深圳快速超车台湾,台湾尤其必须格外注意:因为深圳和台湾两地,就像是照镜子一般,彼此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因此,深圳本土企业抢下的每一笔订单,很可能就是台湾厂商失去的机会。
 
众所周知,深圳和台湾产业都以制造代工业为主,高度重叠,若以制造为主的第二类产业来看,深圳和台湾各约占GDP比重的4成3、3成6,比率相仿;其次,深圳和台湾产业主体都以中小企业为主,深圳平均每一平方公里约有2百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密度之高,不但居全中国之冠,甚至比台湾都高出一筹。
 
而且,深圳跟台湾一样,都是“移民社会”,原居深圳的本地人口不过几十万人,其余数百万居民都来自各省。“因为深圳大多都是移民过来,离乡背井,所以他们敢冲敢拚,变化速度也很快,”原先到深圳做家具,后来跨入LED产业的深圳台商协会会长张周源指出,“如果跟不上他们的脚步,一定死得很难看!”但台湾企业的“狼性”,却已渐渐磨光。深圳的产业发展历史,和台湾一样多处相似。位在后海湾的深圳,从一个靠海吃饭的小渔村,到成为中国大陆第1个经济特区,靠北邻香港的地利优势、发展贸易,再到转型发展制造代工,成为山寨大城,一度全中国大陆的山寨手机,有七成以上在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组装和销售,年产销量高达五亿支。
 
说来吊诡,深圳能成为中国大陆山寨重镇,全球低价制造的代名词,还得拜台湾厂商如鸿海、联发科之赐。“常有人半夜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的后门口站岗,等着收购鸿海不要的瑕疵品和脚边料,拿回自己工厂废物利用,”一名研究硬体制造业十多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笑说,“深圳今天的这群山寨供应链这么活跃茁壮,老实说,还不都是喝鸿海奶水长大的?”
 
但如今深圳诞生出华为、大疆和腾讯等国际级的大型科技公司,早就不是吴下阿蒙,他们技术日进千里,已有迎头赶上台湾的架式。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