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一段时间,转发了一个网络文章(作者陈经)揭穿了波士顿咨询公司这个骗子。但是,媒体接着就出来报道:中国第一慈善富豪曹德旺都去美国投资了。当然,这样的标题是不足以吸引读者的,于是“曹德旺跑路了”“如何留住曹德旺”“中国制造业成本超越美国”“除了人便宜中国什么都贵”全都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如果对骗子不加以惩罚,单纯靠专业人士辟谣,辟谣成本远高于造谣的成本,是不可能完成自媒体时代的辟谣重任的。所以,我本不打算浪费时间继续这样的话题。但是我发现一个很有名的大学教授也在继续应用波士顿报告,并加上曹德旺案例,说的头头是道。我不由得“文人相轻”起来。
 
总的来讲,企业投资于何地,是一个复杂的决策。成本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成本的计算绝不是网络水军想象中的简单。
 
曹德旺是著名的“玻璃大王”,他创立的福耀玻璃集团排行国内第一,世界第四。中国每三辆汽车中就有两辆使用福耀玻璃,全球市场份额20%。2016年10月7日,福耀玻璃迈出了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步,美国工厂竣工了。曹德旺董事长在竣工庆典上表示,俄亥俄州是美国汽车生产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顿工厂,福耀将成为美国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生产趋近于市场的经典案例。
 
多去十多年,曹德旺一直在中国生产玻璃卖到美国去,而且还被美国人起诉“反倾销”。显然中国玻璃的制造成本有不小的优势。
 
那么10年以后,玻璃行业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玻璃生产能耗很大,也可能有较大污染。中国平板玻璃产量2013年就超过世界50%,由于发展过程中可以理解的原因,生产线多数使用重油与炉煤气,不太注重污染问题。
 
发生雾霾等老百姓反应强烈的严重污染事件后,中国政府提升了对环保的重视。对浮法玻璃生产的影响是,中国2014年以后新上的生产线基本是烧天然气的,虽然成本高,但是因为环保要求没办法。
 
但是,中国天然气成本相当高,美国搞了页岩气革命之后,天然气价格确实比中国低很多。那个骗子报告(BCG2015)说,美国天然气成本1.5,中国是4.4。这个其实是大致正确的。在玻璃这样的特殊行业,天然气是主要成本占40%多。曹德旺把企业开办在美国这样的主要成本很低的地方,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呢?
 
其实我更想问一问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是:为什么美国天然气这么便宜,曹德旺还没有计划把美国工厂扩大十倍,让美国生产的玻璃反过来出口到中国呢?这是不是说明,除了天然气之外的很多其他成本在美国如此之高,以至于部分抵消了天然气的巨大优势呢?
 
天然气优势是一种自然优势,如果我们国家的天然气数量少,那么如果没有技术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无力改变这个自然资源的劣势。我们的优势资源是煤,但是因为环保问题现在不能用了。
 
波士顿报告也承认:中国劳动力综合成本10.2,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是,花同样的钱,在中国完成的工作量接近2倍。这,难道不是比天然气更加重要的生产要素优势吗?
 
一个工厂也许并不需要天然气,比如阿里巴巴和哇哈哈,但是不可能不需要劳动力。所以,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发挥比较优势,去生产我们最具优势的产品,远比生产任何产品以求自给自足来得好。所以,经过增长的三十年,我们忽然发现原来有好多产品我们没有优势,我们可以进口俄国的石油,加拿大的木材,泰国的大米,菲律宾的香蕉。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美国人生产玻璃让我们用呢?
 
实际上,我们发现我们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能抵消天然气的劣势,只能让美国人发挥其天然气优势,说明的他恰恰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已经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不正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吗?经济增长难道不是为了让老百姓多赚一点吗?
 
一个国家经济起飞之后,各种成本的上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但是这不意味着以后生产优势的丧失,因为每一个老板都不会仅仅计算工人工资,还要计算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教育,第二是企业管理,因为“干中学”也可以积累人力资本。
 
我们再来解读一下曹德旺后面的利润估算。“做一片夹层玻璃在中国要1块2,在美国要5块5”,这应该就对应BCG报告中指的“劳动力综合成本”。报告中说中国10.2,美国18.2不到中国两倍,按曹德旺的估算,中国的优势更大。这显然是因为,中国玻璃工人的工作效率超过美国人,才能有这么高的成本优势。
 
所以,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还需要继续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依靠这样的骗子报告忽悠老百姓。
 
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报道结论说中国税负高生产成本高,这总是对的,管它是怎么论证的,管它的证据是不是对的呢?这样的逻辑和罗一笑的爸爸很类似:“你管我是不是骗人呢?我女儿死了总是真的。”实际上,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影响中国未来的社会舆情。
 
过去革命年代,我们有太多的口号,而太少认真的论证。最后我们发现,很多看起来根本不需要论证的显而易见的正确的结论,并不是那么“正确”。所以,让我们回归常识不如让我们回归理性。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有时经营会碰到各种问题,如资源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税务负担重等等。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是需要一概加以贬斥的。实实在在地分析具体问题,实实在在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而不是利用曹德旺的访谈开一个中国制造业的吐槽大会。
 

 

话题:



0

推荐

沈凌

沈凌

34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穷游海内外,经济大小事。 《大公报》《证券时报》《德国之声》专栏作者 著作:《复盘》《宏观经济看得懂》 联系微信:VWL007

文章